luosiling Profile Banner
波士頓書評Boston Review of Books Profile
波士頓書評Boston Review of Books

@luosiling

Followers
5K
Following
6K
Media
745
Statuses
2K

《波士頓書評》:讀嚴肅的書,做有趣的人。 郵件訂閱《波士頓書評》:[email protected] https://t.co/SEIYuNJU93

Joined May 2012
Don't wanna be here? Send us removal request.
@luosiling
波士頓書評Boston Review of Books
2 days
編者按:对于捷克的”七七宪章“运动,中国知识界多关注哈维尔等人物,而东欧异议思想研究学者崔卫平,在阅读中偶然发现捷共前高层姆林纳日竟然拿也是”布拉格���春“和《七七宪章》的重要参与者。于是从姆林纳日(1930-1997)的思想和活动入手,崔卫平详细考察了其在「七七宪章」运动前后活动与贡献,并以
1
0
2
@luosiling
波士頓書評Boston Review of Books
3 days
編者按:《Vital Factors in China’s Problems: Readings in Current
1
1
0
@luosiling
波士頓書評Boston Review of Books
4 days
編者按:《Vital Factors in China’s Problems: Readings in Current
0
1
0
@luosiling
波士頓書評Boston Review of Books
5 days
編者按:在眾多中國網民流行語當中,「潤」是���因為各式理由選擇逃離中國、尋求更好生活的行徑。在中國語意裡,「潤」原本有利潤、作為過得很舒適的「滋潤」之意,在中文漢語拼音裡剛好是由r、u、n拼成,與英文run(逃跑)構成雙關語。根據今年六月底日本政府統計,居住在日本的中國人首度突破九十萬人
0
1
3
@luosiling
波士頓書評Boston Review of Books
6 days
編者按:本20世纪中国外交知识如何从精英领域走向普罗大众的呢?学者赫佳妮的最新著作《走向大众:近代中国外交知识的传播与重构》为我们描述了这个历程,并强调其“运动化”过程如何在革命宣传中注入情感动力,同时指出需以纪律规范避免失控,从而实现激情与纪律的平衡艺术。清末拒俄、抵日运动至民国五
0
2
3
@luosiling
波士頓書評Boston Review of Books
7 days
編者按:對於捷克的「七七憲章」(1977)運動,中國知識界的關注多集中在哈威爾等公開人物,對於「七七憲章」運動更詳細的歷史過程和歷史細節,卻鮮為所知,包括在這個運動中起了巨大作用的捷克前共產黨人和捷共前高層。東歐異議思想研究學者崔衛平在一次閱讀中,偶然發現一篇關於捷共前高層茲德涅克·
1
3
6
@luosiling
波士頓書評Boston Review of Books
9 days
编者按:近日,微信公众号上有一篇文章《秦晖对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与“现实社会主义”反思的深度解析》在流传,书评编辑问秦晖先生这篇文章是否真实。本周书评正好刊发秦晖文章《从马克思到魏特夫:反对极权主义的左派思想资源》,也正是谈马克思,在征得秦晖先生同意后,将其回应刊发如下,并推荐其20
4
18
44
@luosiling
波士頓書評Boston Review of Books
10 days
编者按:凯瑞·布朗(Kerry Brown)为英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现任伦敦国王学院全球中国研究院主任,曾任英国外交与联邦事务部中国问题顾问,以严谨分析中英关系、地缘政治与东亚历史著称,代表作包括《西方的中国观》和《习近平时代》,常为BBC与卫报撰稿,推动国际社会理解台湾议题。其最新著作《Why
0
2
4
@luosiling
波士頓書評Boston Review of Books
11 days
编者按:历史认识一直是中日关系最为核心的议题。战后的东亚世界,无论是完成了战后民主化的日本,还是以“中流砥柱”自居的中共和对岸的中华民国,某种程度上合法性都源自于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解释。每一种政治势力都有属于自己的历史解释,这种解释决定了我们用何种身份与记忆进入历史,也注定我们在历
0
0
6
@luosiling
波士頓書評Boston Review of Books
12 days
他的两卷本回忆录《进出柴达木——毛泽东时代一个幸存者的回忆》也正式出版。-----对不起,漏了“出版”二字。特此更正。
0
0
0
@luosiling
波士頓書評Boston Review of Books
12 days
编者按:魏燮中,笔名丁酉、江寒,一位农学院退休的副研究员,在庆贺他的九十大寿期间,他的两卷本回忆录《进出柴达木——毛泽东时代一个幸存者的回忆》也正式。
2
7
8
@luosiling
波士頓書評Boston Review of Books
13 days
编者按:石井知章,日本明治大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1960年生),专攻中国政治与劳工运动研究,早稻田大学政治学博士。其代表作包括《中國社會主義國家と勞工組合》(2006),并译介傅高义《邓小平时代》,以批判性视角剖析中国“协商式专制”与劳工控制机制,影响中日学术界。《东方专制主义与东方社会》
0
1
3
@luosiling
波士頓書評Boston Review of Books
14 days
编者按:如何面对所谓的“非法集会”呢?哈佛大学法学博士、书评专栏作者郭锐,从法律角度出发,认为:在当代,把条文当法律的危险尤为直观,因为条文可以模糊,执法可以选择,边界可以随运动到来而改变。“寻衅滋事”这样的口袋罪,可以让一个人今天无事,明天就可入罪。组织读书会,可以是一群爱书人的日
0
0
0
@luosiling
波士頓書評Boston Review of Books
15 days
The Fairbank Center for Chinese Studies launches Critical Issues Confronting China microsite New highlight video clips and other content will be released on our microsite every week. The Fairbank Center for Chinese Studies has launched a Critical Issues Confronting China
0
0
1
@luosiling
波士頓書評Boston Review of Books
15 days
The Fairbank Center for Chinese Studies launches Critical Issues Confronting China microsite New highlight video clips and other content will be released on our microsite every week. The Fairbank Center for Chinese Studies has launched a Critical Issues Confronting China
0
1
2
@luosiling
波士頓書評Boston Review of Books
16 days
編者按:9月《思想》第52期出刊,本期專輯是:香港:離散與連結,主題是呈現這幾年離散港人複雜而深層的感受。書評經授權刊發了其中兩篇文章《離散與留下的港人漸行漸遠(陳健民)》和專輯序言《離散與連結: 心靈的中途站(陳祖為)》,探討港人離散生命經驗的多重層面,並重新思索香港人的身分認同。
0
5
4
@luosiling
波士頓書評Boston Review of Books
17 days
編者按:「來到台灣的學子們失望了,留在香港的青年被馴化了。」台灣《文訊》(2024年10月號)雜誌的一句話激起千層浪,詩人廖偉棠認為這是莫大的污名。「香港已死」敘事,自1995年美國《財富》封面預言香港淪陷開始。2020年《國安法》實行後,這種敘事成為海外港人流行敘事,強調制度崩壞(如法治、言
0
1
6
@luosiling
波士頓書評Boston Review of Books
17 days
編者按:1945年10月25日,日本台灣總督安藤利吉在臺北公會堂(今中山堂)向中華民國代表陳儀上將正式投降簽字。這標誌著日本對台灣的殖民統治結束,台灣正式「光復」並回歸中華民國管轄。1946年(民國35年)10月18日,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正式公告,將10月25日定為「台灣光復紀念日」。光復後,國民政府
0
0
1
@XHuan11
X Huan
19 days
2019年值《余英时回忆录》出版之际,读到一点节选,作一短文《读余英时先生“共产主义在中国兴起,儒家思想扮演重要角色”,有问 》,具体而实地有感而发。 https://t.co/DbrT4AtKD6
@ar2652006328
仲維光
19 days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在五四的霧霾中,耽誤了我半生的時光。 出了霧霾,除前述問題,在對更為普遍性的問題,如關於ideology與學術思想、理論框架的不同,甚至具體到思想史、政治史及文化史上對共產黨問題的看法上及對整體思想史及當代思想問題的討論上,我越來越清晰看到: 余先生趕了時髦
1
4
8
@luosiling
波士頓書評Boston Review of Books
19 days
編者按:9月,《思想》第52期出刊,本期專輯是:香港:離散與連結,主題是呈現這幾年離散港人複雜而深層的感受。專輯共收錄五篇文章:《自由、忠誠、家園:港人離散生命的反思(陳祖為)》《離散與留下的港人漸行漸遠(陳健民)》《離散的扎根:香港新移民在台灣的政治足跡(李爾雅)》《個人即政治:
1
4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