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aowei
@hw_chien
Followers
651
Following
4K
Media
70
Statuses
692
📍前數位金融 & 軟體業 PM 📝 分享 8 年 PM 經驗,和打造 Clarymind 大小事 📱 @clarymind |可以幫你把社群 App 上鎖,找回專注力 (點擊下方連結) ✌🏻 Podcast 《有派二人組》
Joined September 2020
幾個月前,因為產品研究才意外發現,手機使用是現代一個大問題: 1. 台灣人平均每天使用社群時間是 2 小時。 2. 等於一年花了整整 30 天,也就是一個月的時間在使用社群。 把時間拉長後,社群使用對人的影響力突然有感了起來。 看了一些資料後,整理 5 分鐘自我評估的方式如下:
10
92
816
Clarymind 是一個管理社群使用、維持專注和平靜的工具: https://t.co/p2o3wg8GxR 用 Clarymind 管理你的專注力和效率,把生活慢慢調整為你理想中的樣子吧! 🚌 通勤或白天的零碎時間,設定「替代跳轉 app」,自動提醒你用看書、聽 Podcast 取代滑手機 🌙
go.clarymind.com
0
0
2
「避免睡前滑手機」是當初我們做 Clarymind 的初衷之一。 如果真的可以讓自己充電,社群可以是休閒娛樂。 但疲勞時,可能並非有意識地吸收需要的資訊,只是在看一些隔天就會忘記的新聞八卦,甚至激起更多強烈情緒,反而更累了。 回過神,還可能懷疑自己怎麼都在浪費生命,進一步陷入焦慮自責。
1
0
2
Clarymind 除了主打的減少社群使用、升級專注力功能外,還有冥想引導、呼吸練習、自我肯定句等職場自我照顧工具 👉幫助自己在面臨繁忙的工作環境時,覺察當下的狀態和情緒,重新再出發: https://t.co/vCwtA1JSwj
0
0
1
昨天和客戶聊到大道至簡。很多通向有意義人生的道理,其實都不難懂,各家不同的說法下,底下的思維也常殊途同歸 ✨光是把一個小小、但重要的觀念,在人生貫徹執行,就可能帶來很大的不同
1
1
19
設定畫面在這裡‼️ ✨如果你還沒用過 Clarymind 的話,和你分享:Clarymind 是一個幫助你調整手機使用習慣、避免社群帶來的焦慮分心,提高專注+提高單位產出的工具: https://t.co/vCwtA1JSwj 善用工具幫助自己即刻行動,因為行動才會帶來真正的改變
0
0
1
Clarymind 的朋友們是否都已經知道,現在有【避免連續解鎖】的功能,可以設定「每次解鎖中間的冷靜期長度」咧? 設定之後,如果你試圖連續解鎖社群app,就會出現附圖阻擋畫面,超級有效解決連續解鎖的衝動行動! Shado 的溫柔提醒太暖,被 Shado 暖哭!!!
1
0
2
如果你覺得自己花了太多的時間在社群上,可以用 Clarymind 來重新調整自己的手機使用習慣: https://t.co/vCwtA1JSwj 善用工具幫助自己即刻行動,因為行動才會帶來改變💪
0
1
8
📌你會給 22 歲的自己什麼建議? 33 歲的回答: 1️⃣不要只因為不想讓別人失望,而改變自己的人生決定 2️⃣做好手上的工作,相信每一步都算數 3️⃣了解每個人都只是人
2
32
246
📌用 Clarymind 把滑社群的時間省下來,留下更多閃閃發光的人生故事吧: https://t.co/vCwtA1JSwj
https://t.co/jfcSSBmqsC
善用工具,也可以有效幫自己建立好習慣: https://t.co/vCwtA1JSwj Clarymind 在產品設計時,時常參考習慣養成和心理研究的概念比方說: ▪️Clarymind 並不主張把社群鎖死,讓人完全不能用社群的工具
0
0
1
交換的時候,捷克室友告訴我一個好玩的遊戲: 上百個來自不同大學的參賽者,一開始便被劃分到不同家族 遊戲開始時,參賽者會收到敵人家族的名冊,包含每個人的照片和名字。接下來幾個禮拜,大家便在城市中,四處尋覓敵人家族的蹤跡
1
1
22
提不起勁的時候,要怎麼幫助自己迅速回到正軌? 我為自己作了一張動力檢核表。如果一天毫無幹勁,可以很快覺察有問題的地方: 1. 意義:我做的事對他人有正面的意義嗎? 2. 生活方式:我有在持續接近長期想要的生活方式嗎? 3. 自主:在過程中,我可以順暢表達自己的意見嗎? 4.
4
93
436
10分鐘長文版《深度數位大掃除 Digital Minimalism | 為你的手機寫一份使用說明書 | 理想的一天冥想 》 https://t.co/P7JUCE1EaV
clarymind.com
這篇文章主要的目的,是想在十分鐘以內,帶你快速認識《深度數位大掃除:3分飽連線方案,在喧囂世界過專注人生》一書中,提到的「數位斷捨離」的概念和步驟。 最後,我們會帶你進行一個十分鐘的練習,讓你從多個角度思考,你的手機使用習慣可以怎麼調整、重新嵌入既有的生活
0
0
2
Step 3:三十天結束後,把這些科技重新導入生活,在過程中用嚴苛的標準篩選 三個導入過程中篩選和思考的面向: ✅這個科技工具,支持我重視的事嗎? ✅運用這個科技,是支持這個價值的最好方式嗎? ✅未來我要如何使用這個科技(提出一套操作限制),盡量提升它帶給我的價值,減少危害?
1
0
2
Step 2:執行三十天 剛開始改變習慣,會覺得不舒服,但通常 1-2 週後會慢慢對手機失去興趣 2017 年的時候,作者邀請到 1,600 位志願者參與這個三十天斷捨離試驗,有兩個主要結論: ✅結論一:數位斷捨離有效
1
0
2
Step 1:定義你的生活中,有哪些可有可無的科技工具。在未來三十天中「直接停用」,或「設定一個限制使用的規則」 舉例來說,我們通常不太可能全面停止收發 E-Mail。如果是社群小編,也不可能三十天完全不用社群。如果你是家長,恐怕很難也不願意拒絕學校老師傳訊息給你
1
0
3
✍️記錄你拍得好看的那張照片 https://t.co/TT6oVUcc55
我們應該有意識地,去收集生活中拍得好的照片。 《也許你該找人聊聊》一書中,我最喜歡的比喻,就是作者諮商心理師 Lori Gottlieb ,把個案進到診療室時低落的樣子,解釋成「只是人生中一個時間切面的快照」。 我們都被拍過好看的照片,但也有東西吃到一半、眼睛還閉起來的醜照。
0
1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