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xiaobei Profile Banner
凡人小北 Profile
凡人小北

@frxiaobei

Followers
19K
Following
5K
Media
237
Statuses
4K

行道途中。非求速成,惟求通达。 2023 年扎进AI ,打通Know-How,不少赚钱项目,踩过坑,也见过光。 围城里待得够久了,出来聊聊世界,聊聊技术、聊聊赚钱。

vx/WeChat: frxiaobei
Joined September 2024
Don't wanna be here? Send us removal request.
@frxiaobei
凡人小北
1 hour
听到一个字节面试官远程面试候选人, 如何抓对方用 ai 作弊的方法,朴素到离谱。 面试官突然说:你闭上眼睛回答这道题。
2
1
10
@frxiaobei
凡人小北
3 hours
Gemini 3 火柴人版八段锦教学跟练 虽然有不少瑕疵,但是prompt 就一句话 整体结果很满意
0
0
1
@frxiaobei
凡人小北
3 hours
Gemini 3 能做得太多了
1
0
1
@frxiaobei
凡人小北
4 hours
代码本身也是工具,可预见会被���模型吞进语义层。 未来 App 的形态大概率就是:一句话,生成一个产品。
@jesselaunz
Jesse Lau 遁一子
7 hours
对于gemini 3 pro一句prompt:“design a capcut”就出来的简易视频编辑器 这样的效果也基本满意了。
0
0
1
@frxiaobei
凡人小北
6 hours
AI Studio 上搞了个算卦的,这样的应用一天能搞出来上百个,微信生态里可以直接营业了
1
0
6
@interjc
Justin
13 hours
那一天,孩子们翻开教科书,上面写着: 25 年末,Gemini 3 发布,ChatGPT 节节败退,史称咕咕噜大捷
6
11
86
@frxiaobei
凡人小北
7 hours
2025 完美收官,Gemini 3 是当下的前端王者, 这网页的还原度,比我司的前端高多了。
@frxiaobei
凡人小北
8 hours
啥也不说了,需求 10 个字左右,Gemini 3 的审美一骑绝尘了。
0
1
18
@frxiaobei
凡人小北
8 hours
啥也不说了,需求 10 个字左右,Gemini 3 的审美一骑绝尘了。
2
1
18
@frxiaobei
凡人小北
19 hours
看推友今天刷了半墙 Gemini 3 的前端测试,说一句不好听的: Gemini 3 不是在帮前端写代码,它是在替前端写代码。 注意帮和替的一字之差,前者是放大器,后者是吞掉。 当然前端不会消失,但基本可预见只会写前端的人会被机器秒成一地灰。 我过去的观点是: AICoding
35
16
277
@frxiaobei
凡人小北
19 hours
It’s real, not that huawei-meme style of “遥遥领先”.
@dotey
宝玉
20 hours
Gemini 3 Pro 已经可以在 AIStudio 使用了,模型卡也泄漏了,各方面都很强,除了软件工程基准(SWE Bench)方面略低于 Sonnet 4.5 和 GPT-5.1 ​​​ 直接转译下下面 Deepy 的总结: --- 谷歌最新一代AI大模型Gemini
1
0
4
@frxiaobei
凡人小北
20 hours
现在这个大模型军备状态有点像春晚上那个《上春山》的感觉。 刚看到一个唱得正嗨的,结果镜头一切,下一个又上来了,上一秒还在 C 位下一秒就被换下场,完全不给喘息的时间。 整个行业现在就是这种节奏,每一家都真的在憋大招,只是密度太夸张了,大概就是这种错觉: 啊,这模型又上山了?
2
0
3
@frxiaobei
凡人小北
1 day
“我们会在人工智能领域击败中国。我们的中国人比他们的中国人强多了。” 说的对,全是亲切的面孔。 Grok 办公室:
@WholeMarsBlog
Whole Mars Catalog
4 months
We will beat China in AI. Our Chinese people are much better than their Chinese people
18
17
207
@frxiaobei
凡人小北
1 day
一直觉得素人极客是那种把提示词当门派心法练的人。 这段内容把什么是AI味儿从结构的角度拆解得明明白白,给了我这种工科生一个新的窗口去观察模型。 我这种水平的人看完第一感觉就是:哦,确实是这样。 提示词高手很多,但能把模型的表达方式拆到这个程度的,真不多。
@changli71829684
素人极客-Amateur Geek
2 days
我们来聊聊AI味儿: 第一种:先反差描述,然后急于解释。 因为模型的三观没有清洗好,所以大模型一直在扭转这种反常识 ,模型默认为是被迫要这样说。 然后就会接着说:老实说、本质上、其实等等词来进行转折。最后再补一个模型能够想到的案例,试图验证。
1
0
18
@frxiaobei
凡人小北
1 day
Andrej Karpathy 这个阅读方法有点意思… 大概就是: 先自己把文章/章节从头到尾过一遍,把大轮廓先搭起来; 第二遍丢给 LLM 解释 + 总结,看看它怎么梳理; 第三步直接开 Q&A,把想深挖的地方一个个怼出来问。 很有意思,阅读这件事从一个人对着文本死磕变成一个人和一个 AI 一起拆书。
@karpathy
Andrej Karpathy
1 day
I’m starting to get into a habit of reading everything (blogs, articles, book chapters,…) with LLMs. Usually pass 1 is manual, then pass 2 “explain/summarize”, pass 3 Q&A. I usually end up with a better/deeper understanding than if I moved on. Growing to among top use cases. On
14
75
401
@JamesGoong
在悉尼和稀泥
2 days
为什么很多大厂高P离开大厂养不活自己? 为什么很多大厂在推新范式的时候停滞不前? 最近身边做独立开发的朋友越来越多。 但聊下来发现,大部分人还在用"做项目"的思维做产品,用"接外包"的逻辑跑商业模式。 在范式转移面前,你的能力圈可能就是你的陷阱。
11
9
77
@dotey
宝玉
2 days
Peter Yang 对 Cursor 设计负责人 Ryo Lu 的访谈中,其中两点尤其认同: 1. 在 AI 原生(AI-native)公司里,角色边界会变得很模糊。 在 Cursor,设计师、产品经理、工程师之间的分工并不是传统那种各管一摊。 Ryo 的说法是:大家会根据自己的长处来做事,谁更擅长就多承担那一块,然后用 AI Agent
@petergyang
Peter Yang
2 days
My top 5 takeaways from @ryolu_, Head of Design at Cursor: 1. At AI-native companies, roles are muddy. At Cursor, “roles between designers, PMs, engineers are muddy. We just do what it takes based each person’s unique strengths and use the AI agent to tie everything together.”
6
19
137